风险提示:消费者购买保险的注意事项
2025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民生保险乌海中心支公司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号召,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旨在提升公众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以下是日常活动中发布的主要风险提示内容,帮助消费者识别和规避潜在风险:
1. 警惕“代理退保”“代理维权”等非法中介活动
风险:不法中介以“全额退保”“维权不成功不收费”等承诺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或维权,实则收取高额手续费,甚至教唆消费者伪造证据或发起不实投诉,导致消费者面临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
提示:退保或维权应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办理,避免委托第三方机构。不轻信“高额退保”承诺,保留相关证据,如遇到问题可通过监管部门或法律途径解决。
2. 防范金融诈骗
风险:近年来,“冒充客服退款”“快递丢失理赔”等电信诈骗案件频发,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获取消费者信息实施诈骗。
提示:不轻信陌生电话或短信,所有售后问题应通过官方渠道联系客服。不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谨防“屏幕共享”操作。
3.理性对待金融产品
风险:部分金融产品可能存在销售误导、收益夸大等问题,消费者可能因冲动购买而蒙受损失。
提示:购买金融产品前充分了解产品条款和风险,避免被高收益承诺诱导。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查验产品资质和销售人员的从业资格。、
4.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风险:部分商家违规收集消费者信息,或通过快递面单非法买卖用户数据,导致骚扰电话和诈骗风险增加。
提示:非必要不提供详细住址,可使用代收点或快递柜。丢弃快递包装前清除或涂抹面单上的个人信息。
5.关注重点群体权益保护
风险:老年人、残障人士、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可能因信息不对称或语言障碍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提示:金融机构应加强针对重点群体的宣传教育,提供便捷服务。消费者应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增强风险意识,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消费者应理性对待金融产品,警惕非法中介和诈骗活动,依法主动维权,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金融消费环境。(民生保险乌海中心支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