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乡村旅游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将农民的农家庭院变成了市民的休闲乐园,把农业生产耕作区变成了市民亲近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景区,把单纯务农的农民变成了旅游从业者……同时,乡村旅游业离不开良好的运营。以乡村旅游思维培植特色优势产业、资源保护活化、盘活闲置资产、科学管理等,不仅是乡村振兴运营的核心,也为乡村旅游业发展锦上添花。
创新乡村旅游思维,培植特色优势产业
“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赋能,乡村旅游作为一种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根据乡村自身的优势,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精准发力,重点培植特色产业,一产可以高标准农田、高科技农业体验,种植特色经济果木、食用菌,养殖等为主;二产可以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等为主;三产可以康养度假、休闲娱乐、餐饮美食等为主。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全域旅游理念,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对乡村旅游景点实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设计,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以农兴乡村,以文促发展,以旅期未来。
善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河南夏邑科学规划“东果、西菌、南药、北菜、中加工”的产业布局,为特色产业发展绘制详细“施工图”,形成“小蘑菇撑开致富伞、大西瓜圆了致富梦、中国结搭起致富桥、打火机照亮致富路、桂柳鸭唱响致富曲、农村电商编织致富网、休闲农旅拉长致富链”产业发展格局,特色优势产业即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又可为乡村旅游提供特色旅游产品,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吉林集安依托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以优质人参和鸭绿江河谷山葡萄为支柱产业,在增强地方产业实力的同时,为旅游业提供农业观光、休闲体验等配套服务,丰富旅游商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环境因乡村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旅游更富裕的振兴发展态势,对外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传承资源保护活化,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乡村特色文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是地方独具差异化和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抓手,要集中精力挖掘和梳理,从中找到文化的创意点,打造出不同乡村景观的独特性,开发设计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
如,义乌缸窑村围绕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立足实际,深入挖掘制陶文化、酿酒文化、婺剧文化、古建筑文化,以文化激发乡村经济活力,大力发展旅游业、配套服务产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陶艺品生产等,形成有机复合的产业体系,打造“浙中陶艺第一村”,实现由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到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价值转化。再如,福建省泰宁县立足旅游资源优势,依托休闲农业重点县政策支持,科学规划“滨湖休闲、古城开发、高山安养、乡村旅游”四大板块项目,重点培育森林康养、特色民宿、影视文化、研学旅行、运动休闲“五种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不可复制的特色文化可造就一个又一个有滋有味的、独特的乡村。通过加强乡村文化的保护和活化,下足“绣花”功夫,让乡村文化从历史中、从书本中、从传说中走出来,让游客能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让乡村文化软实力展现出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多方联动营销造势,打响文旅融合品牌
精心策划好乡村营销,创新文旅营销方式,扩展乡村农村文旅融合广度,打响乡村农文旅融合品牌。
要转变乡村营销方式,一是突破乡村的地域局限,以项目或景观为导向,结合自媒体、短视频等途径,打造乡村爆款;二是通过长期的项目带动,培养固定的粉丝群,节省营销成本;三是借助会议接待、研学接待、综艺录制等方式,提升乡村知名度。
要重视乡村文旅IP营销,可通过举办创意设计大赛,面向社会征集乡村主题IP、特色产品IP等,并将可视化的IP符号通过新媒体传播。可将文旅IP形象植入乡村景观系统内部,构建IP与景观于一体的打卡点。创造固定的网红打卡角度,供游客参考选择。要构建全年乡村类的营销活动,具有潮流化、体验化等。
要打造乡村文旅营销平台,一是整合各省市乡村旅游信息,以省市为单位建立集信息发布、住宿预订、项目预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宣传平台,改善乡村信息破碎化、乡村与游客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二是突破村域,实现村村、村景、村市等联动营销,构建前面的营销平台。三精心构建自媒体、口碑流量、OTA渠道、搜索引流、定向客群、服务至上等六大引营销流量平台。
要结合节事、节气和时令的活动,充分挖掘区域的活力,平季主题事件造势,旺季市场助力&品牌建设,淡季市场集客。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盘活闲置资产,利用闲置的土地和房屋招商引资、引凤筑巢,导入优质产品,引进专业机构科学管理等,为乡村旅游赋能。
“乡村振兴,旅游先锋,旅游是促进城乡思想、文化、服务、设施、生活等共享的最好纽带。”巅峰智业创始人刘锋说。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唤醒“沉睡”资源、有效拓展农业功能、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乡村的“造血”能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