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效能
2月24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下一阶段,央行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效能,重点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居民消费有望稳步恢复
对于我国经济形势,《报告》称,展望未来,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可控,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恢复发展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中长期看,物价水平具备保持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我国经济供需大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报告》同时指出,对未来国内物价走势的不确定性也需关注,疫情防控优化后消费动能可能逐步升温。
《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居民消费有望稳步恢复。
近三年来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动能进一步放缓。主要是由于疫情持续扰动下,供需两端循环不畅、居民消费意愿不足。从信心看,疫情形势复杂进一步增加了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居民风险偏好降低、预防性储蓄上升,导致“不敢消费”。展望2023年,制约消费回暖的因素有望缓解。疫情防控优化,消费场景拓展,近几年受抑制的探亲访友、休闲娱乐、旅游餐饮需求将趋于回暖。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消费信心恢复,前期积累的部分预防性储蓄有望逐步释放为实际消费需求。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出台落地,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
《报告》强调,中长期来看,保持消费稳定增长既有必要又有空间,有助于更好实现经济增长的内生驱动。
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是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减息支持工具和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推动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落地生效。
三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牢牢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企业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五是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继续扩大金融债券余额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
六是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稳妥有序开展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不断完善相关监管制度体系,推动其稳健规范可持续发展。